扬州首场音乐会——雅乐盛宴
北京中器研究院 2010/11/2 9:46:01 点击:2020次
2010年11月31日千年古扬州,终于拥有了自己的音乐厅,并迎来了首场音乐会。由市文广新局主办的扬州市音乐厅首场演出,邀请到了国际知名的指挥张峥、钢琴演奏家殷承宗、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二胡演奏家朱昌耀,以及作为班底的江苏省交响乐团,联袂奉上了一场无与伦比的雅乐盛宴。
时光仿佛在此驻足不前,贪恋着这里雅乐的回响。古城千年的文化积淀,都在这个夜晚喷薄而出,以一种音乐的名义。而每一首乐曲,都在音乐厅的每个角落里跳动着,让每一位观众,都享受到同等优质的音乐盛宴。
民族性国际性交相辉映
音乐会的开场乐曲,是一首跳跃着欢快节奏的乐曲:《火把节》,整支交响乐团的合奏,迅速地把现场的气氛点燃。
气势恢宏的交响乐团,奏起民族风情浓郁的云南民间音调,由四个乐章组成的交响套曲,让听众们感受到节日一般的狂欢:观众们仿佛置身于熊熊的篝火四周,穿着传统民族服装的青年男女们,正在身边欢歌热舞。在整支乐曲中,还分有三种不同性格的舞蹈主题:忽而是矫健粗犷的男子舞蹈,忽而是婀娜柔美的女子舞蹈,还有欢腾热烈的群舞。最后,在狂欢的高潮中,乐曲在紧锣密鼓的舞曲声中结束。
张峥,这位年轻的指挥家,如同在国内乐坛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年纪不大,却拥有了现场指挥《复兴之路》的骄人成绩。他刚一亮相,就用他那精准无误的指挥技巧,丰富夸张的肢体语言,带领着乐团征服了全场观众。他的指挥风格激情四溢,动作潇洒自若,80多人组成的交响乐团,在他的指挥下,仿佛成为了一架乐器,演奏出令人心旷神怡的乐曲来。
“弓弓诉人意,弦弦道世情”,这是别人对于朱昌耀二胡艺术的赞誉。只有在现场聆听过他演奏的观众,才能感受这句话的含义。他的每次拉弦,都仿佛拨动了内心之中最凄凉的那条情感,一曲《二泉映月》,将一位目盲民间艺人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情感,演绎得淋漓尽致,也将这首中国传统名曲的精髓,表演得深邃幽远。
然而,他在换了一把二胡之后,弦上的音乐就变得欢快起来了。《扬州小调》里,穿插着浓郁的扬州风情,那是春天里,轻轻拂面的《杨柳青》;那是花园里,散发着清雅芬香的《茉莉花》;那是在一望无垠的田野里,美丽的少女,迈着轻盈的脚步《拔根芦柴花》,这首套曲,也让观众们的心情,变得舒展开来。
倘若要问小提琴的经典之作,必提及盛中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由西方乐器演奏的东方经典,将两种文化水乳交融。通过小提琴的不断变奏,观众们重温了这个千古传奇。初见时相见恨晚,小提琴的节奏,轻快而明朗;情至浓处,难分难舍,小提琴的拉弦长中见情;离别时,生死相别,伴随着大提琴的深沉,小提琴的快速拉弦,情感如泣如
诉;化蝶了,小提琴只余一声空弦,余音袅袅,此情不绝。
《梁祝》之后,盛中国又为观众们演奏了一首《流浪者之歌》,这首具有前南斯拉夫风格的小提琴乐曲,十分讲究效果和技巧,它那荡气回肠的伤感色彩和流畅深奥的小提琴演奏所交织出来的绚烂效果,让所有的听众都为之心荡神驰,也充分展现了盛中国高超的演奏技术。
《黄河》协奏曲震撼全场
经过中场休息,下半场的开场,就是一首气势磅礴的钢琴协奏曲《黄河》,并由首演者殷承宗亲自演奏。
这部钢琴协奏曲运用了西洋古典钢琴协奏曲的表现手法,在曲式结构上又融入船夫号子等中国民间传统音乐元素,其史诗的结构、华丽的技巧、丰富的层次和壮阔的意境,成为世界音乐史上最为著名的一首中国协奏曲。在《黄河》的音乐声中,时而是川流不息的流畅,时而是直落天河的悬落,观众们仿佛能够坐在由音符组成的河流里,体验着跌宕起伏的汹涌和澎湃。那种充满抗争的激情,那种音乐所带来的感染力,让每一位观众都为之激动不已。
殷承宗下场后,所有的观众都在为他鼓掌,长久不息。殷承宗两次返场,一曲《红灯记》选段,一曲《白毛女》选段,让全场观众都重温近代流行音乐的魅力。
管弦乐《纽伦堡名歌手》,以现实
和人性为主题,乐曲始终在喜剧的气氛中,明朗活泼,又以大调为基调的全音阶对位旋律,清新而具有立体感。整支交响乐团的演奏,传神到位,将乐曲所要表达的情绪,准确地用音符表现了出来。
节目单上的曲目演奏结束后,所有的观众都报以持久的掌声,张峥率领着乐团,再次为全场观众们奉献上精彩的乐章。中国传统管弦乐《北京喜讯到边疆》,意大利传统歌剧选段,还有一首让全场观众都能“翩翩起舞”的轻快乐曲,让所有的人都陶醉在高雅音乐的氛围之中。
舞台暗了,乐团走了,可扬州市历史上首场音乐会的音符,还飘荡在扬城的夜空之中,久久不会散去。
(本文标题:扬州首场音乐会——雅乐盛宴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