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剧院吹来西伯利亚铜管风
北京中器研究院 2011/2/16 9:21:19 点击:1945次
2月24日,享誉世界的俄罗斯铜管五重奏将带来一场重量级的铜管盛宴,这也是国家大剧院首次迎来交响乐大国俄罗斯的铜管组合。此番他们带来的曲目也别开生面,柴科夫斯基闻名世界的钢琴独奏曲《四季》被他们用铜管来演绎,不少歌剧名段也将粉墨登场。
俄派铜管的骄傲
俄罗斯广袤的大地孕育了独特的交响乐文化,尤其是独具特色的铜管乐。据著名指挥家张国勇介绍,俄罗斯人喜欢歌唱,他们载歌载舞的习俗直接孕育出了音色醇美、富有歌唱性的音乐。在历经多年交响乐的发展后,过去俄罗斯管乐音色很强、不太融合到一起去的缺点也得到了修正,所以重奏时很交融,俄罗斯铜管五重奏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此次来华的五位演奏家是由圣彼得堡爱乐乐团和马林斯基剧院乐团的铜管首席组成,从巴赫到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都极为擅长。而且他们还师出同门,都是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的佼佼者,所以演奏风格也极为相似,保证了彼此配合的默契。
在铜管重奏中,各种铜管乐器可谓“各司其职”。小号作为最灵活、色彩最嘹亮的铜管乐器,在铜管五重奏中起到了重要的“引擎”作用,第一小号无疑也就相当于乐队中第一小提琴的核心地位。法国号以其独特的柔和音色发挥着重要的和声功能,长号饱满富有威力的音色则是不可或缺的“定海神针”,大号作为音域相对比较低的铜管乐器,很像室内乐里大提琴的独特地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两位小号演奏家都曾是全俄比赛的获奖者,第一小号伊戈尔-沙拉波夫早在1986年就已经是马林斯基剧院的小号首席。现如今担当圣彼得堡爱乐乐团小号首席的沙拉波夫,也堪称是五人当中最值得注意的“精神领袖”。而长号演奏家伊格纳季耶夫和大号演奏家阿瓦库耶夫也都是圣彼得堡爱乐乐团的首席,长达十多年的合作已经让他们彼此心有灵犀,这样水乳交融的合作关系在当今乐坛也颇为罕见。
老柴浪漫《四季》也有铜管版
柴科夫斯基的钢琴曲《四季》广为人知,这是一套十二首的钢琴独奏小品,每首小曲子代表了一个月份,短小精悍的曲子充满了迷人的魅力,人们常常将其和舒曼的钢琴作品相提并论,都代表了钢琴小品的最唯美境界。正因为它们如此美妙,后来的音乐家们便不满足于仅仅在钢琴上演奏,不仅出现了交响乐的改编版本,还有小提琴协奏、钢琴协奏等许多改编版本问世。此番俄罗斯铜管五重奏带来的铜管五重奏版本也是不可错过的经典,因为十二个不同月份的音乐小品,正好可以用不同性格、不同音色、不同特质的铜管乐组合搭配来诠释,无论是小号的激昂与阳刚,还是圆号那春风拂面般的温柔、长号庄严而隆重的庆典,抑或大号震撼人心的怒吼,都能带来钢琴所无法达到的丰富音色。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铜管五重奏对俄罗斯音乐的权威诠释也令人信服,柴科夫斯基的精神已经融入了他们的血液,即便是改编的柴科夫斯基经典名作,也定能韵味十足。
歌剧也靠“吹”
除了在举世闻名的圣彼得堡爱乐乐团里担任首席,这些俄罗斯最棒的铜管乐大师们还在马林斯基剧院的乐团里任职,这也是俄罗斯乃至全世界最棒的歌剧乐团之一。这次中国之行,他们特意在下半场排出了一席歌剧盛筵,从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序曲,到罗西尼《塞维利亚的理发师》里脍炙人口的咏叹调,再到莫扎特《魔笛》里夜后女王那高难度的花腔咏叹调,还有比才《卡门》里充满异国风情的哈巴涅拉舞曲,以及歌剧大师威尔第《弄臣》和《茶花女》中的咏叹调,都能在他们的铜管里响起。五支铜管变幻莫测,有的充当伴奏,有的则代替歌手唱起高耸如云的旋律,歌剧成了主题,不过没有歌唱家,主角是铜管。
既然铜管都能演起歌剧,那又怎可错过他们最擅长的俄罗斯作品。鲍罗丁最著名的歌剧《伊戈尔王》里最精彩的“波罗维茨舞曲”恐怕是俄罗斯歌剧里最普及、最好听也最受大众欢迎的选段了,音乐会将以此压轴,由五支铜管为观众带来波罗维茨之舞。
(本文标题:国家大剧院吹来西伯利亚铜管风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