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北京中器研究院 >> 乐器行业 >> 乐器资讯 >> 河南艺术中心音乐厅青年演奏会

河南艺术中心音乐厅青年演奏会

北京中器研究院   2011/2/22 9:40:34   点击:2678次

    


      2月19日晚7时30分,河南艺术中心音乐厅,105位乐团成员笔直地坐着,聚精会神地跟随指挥,拉起小提琴、大提琴,吹起长笛、大号。他们中年龄最小的11岁,最大的也才15岁。    
      一首首乐曲在音乐厅中流动,时而婉转,时而激昂。坐在听众席前排的省市领导和后排的家长们,则在音乐声中感动着。    
      艺术中心音乐厅的工作人员说,全部由中学生表演的大型音乐会在艺术中心还不多见。其实,对于交响乐团的很多同学来说,这已不是第一次参加大型音乐会的演出了。    
     郑州外国语学校校长毛杰介绍,郑州外国语交响乐团,是目前河南省编制最全、水平最高的学生乐团,乐团成立8年来,与众多著名音乐家有过多次合作。多次获得省市及国家级奖项,曾赴法国、澳大利亚悉尼等地演出。2010年,乐团学生自发举行专场音乐会,为地震灾区舟曲奉献爱心,表现了当代中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新春音乐会上,郑州外国语交响乐团为大家演出了11首曲目。    

  《春节序曲》,是第一个演奏曲目。在旋律明快、富有鲜明民族风格的节奏中,观众们仿佛看到人们在传统节日里热闹欢腾、载歌载舞的场面。    

  管弦乐曲《北京喜讯传边寨》,生动而形象地表现了粉碎“四人帮”的特大喜讯传到祖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边寨时,山寨人民载歌载舞的情景。    

  《狩猎波尔卡》是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在这首乐曲中,观众们注意到了一个小细节,一名在最后一排的同学负责放响猎枪。他在整首曲子中只有3个动作,用道具手枪模拟出猎枪的声音。    

  “这就是一种团队合作的体现。”乐团的一位老师说,在乐团里,有坐在前排的小提琴手、大提琴手,也有在后排的鼓手,有的同学在整首曲子中只有一两个音节,但他们都是不可缺少的。    


  乐团指挥:不停向乐团竖大拇指    

  2010年,苏文星老师开始担任郑州外国语交响乐团的指挥。每一首曲子演奏完毕,雷鸣般的掌声中,苏老师不时向大家竖起大拇指。    

  苏文星是旅美著名指挥家,2004年受邀担任美国南加州爱乐乐团音乐总监、首席指挥,2007年受邀担任湖南交响乐团特聘音乐总监、首席客座指挥,2008年受邀担任河南歌剧舞剧团交响乐团首席指挥。    

  “在郑州有这样的学生交响乐团,我感到有一些惊讶。”苏文星老师说,这个乐团很年轻,同学们的乐器演奏得好,学习也特别棒,这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虽然同学们每周在一起合练仅两个小时,但苏老师认为:“这次音乐会非常成功。”    

  青年小提琴家“非常惊喜”    

  青年小提琴家陈倩,2008年在北京音乐厅演出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受到广泛好评。她此次应邀和郑州外国语学校交响乐团一起演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    

  “惊喜!非常惊喜!”谈到此次合作,陈倩说,她没有想到交响乐团的同学们年龄这么小,“能够完成一场盛大的音乐会,而且质量很高,对孩子们来说的确很不容易。”同学们有激情,也有能力。“他们将来的发展空间会很大”。    



  既要学习,还要保证排练作品的时间,两者如何衡?乐团里的同学们有自己的方法。    

  首席大提琴:利用大课间练琴    

  首席大提琴姚蔚去年刚上高一,她从初一进入郑州外国语学校交响乐团就当上了首席大提琴。    

  “我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琴。总的来说,花在练琴上的时间,小学最多,高中后主要是学习为主。”姚蔚说,大课间十几分钟的时间就能练一会儿。    

  第一提琴首席:练琴调节好心情    

  今年上初二的于诗曼是乐团的第一提琴首席。她说,上小学时先写作业,再练琴。每天练一个小时。初中作业多,练琴的时间也压缩了。    

  对于诗曼来说,练琴已经不再是一种任务,而是调节心情的好工具。“有时候写作业累了,我就练练琴,感觉会很舒服。”    

  不过,既要练琴又要学习,近段时间于诗曼也挺辛苦。“这段时间,为了练好音乐会上的每一首曲子,每天都会拉一遍,肩膀和胳膊会疼。”    

  小号首席:自己制订学习计划    

  作为乐团的小号首席,男生王晓明深感责任重大。    

  “以前我挺爱玩的。现在,玩心就少了一些。”晓明说,他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小号,上了初中后学习任务逐渐加大,他给自己制订了一个计划:每天放学后,先练会乐器,再开始写作业。    

  晓明觉得自己还是比较有自觉性的,自己调好时间,寒暑假时,练乐器的时间就稍微多一些。 
(本文标题:河南艺术中心音乐厅青年演奏会 标签:)

产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