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假结束,各大钢琴班又忙碌了起来。5岁的女孩刘婷婷在妈妈的陪伴下来到琴行学琴,这是她学琴的第二年,已经能熟练弹奏一些简单的曲子,比如《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妈妈说,如果学习顺利,会鼓励孩子考级、参加各类比赛,让她“像郎朗一样”。
北京乐博琴行音乐教师刘涛告诉记者,来琴行学钢琴的特别多,大多是四五岁的幼儿,“目前各大幼儿园均开设钢琴课,钢琴可以陶冶情操,开发智力,是广大家长培养孩子气质、锤炼孩子性格和良好习惯的首选。”刘涛说。
而任何一门学问的增进必然和考核联系在一起,于是,考级、各类竞赛等成为每一个琴童的必经之路。近日,有媒体报道,当琴童和家长们在各个竞赛中切磋交流、取长补短时,少数不正规的音乐节、音乐比赛也打着各种旗号混迹其中。在网络上,不乏有网友发帖询问,网友“衣妹儿”就遇到了这个问题:“女儿才钢琴3级,老师为什么就要参加比赛呢?报名费还三百多元,怎么这么高呢?”不少网友回帖:“我家孩子才钢琴1级,就让参加比赛,报名费也是挺高。”鱼龙混杂的比赛如何分辨?各类比赛是通往钢琴家桂冠的捷径吗?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报名费高昂、单项比赛多
提及这个现象,中央音乐学院附中钢琴学科主任张晋表示,大多数音乐节和音乐比赛的意图都是好的,他们为学习艺术的孩子搭建平台,让他们展示才华,也通过赛事活动,锻炼琴童的意志和情操。很多评委和选手都是以交流学习的态度参与其中,家长和老师也想通过赛事检验学生的水准、结交朋友,听到中肯的意见,让学生少走弯路,健康成长。但是也不乏有少数音乐比赛偏向商业运作,报名费高昂。
怎样分辨这类比赛呢?张晋说:“这种比赛一般在全国设分赛场、单项比赛,但是会产生很多组别,如青年组、少年组、中国作品演奏组等,每个组演奏一两首曲子,十分刻板,不利于学习,主办方从经济利益出发,不但设前6名,还会设一系列附加奖项。但是标准的、含金量大的音乐比赛一般只有两到三轮选拔。”除了经济利益外,张晋认为,还有一些省级、市级比赛,评委的身份以及在评判上的客观度不是那么有说服力。
钢琴比赛资质问题也是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张晋用国内十分权威的“星海杯”做比较。“星海杯”赛事目前已经举办了十三届,目的在于挖掘钢琴新秀。每一届比赛前都会把比赛情况提交教育部审批,等审批通过付诸举办。但是一些比赛并没有取得相关部门的审批,在比赛章程中对审批模糊处理或者回避,这些比赛或音乐节需要家长或学生小心注意。
(本文标题:曲折钢琴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