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北京中器研究院 >> 乐器教学 >> 教学文章 >> 唐代秦筝的二十八调

唐代秦筝的二十八调

北京中器研究院   2013/7/15 15:03:40   点击:1740次

  《乐府杂录》中所说“二十八调”,究竟是指琵琶,还是指其他乐器?历来议论纷纷,而更多人都认为是指“琵琶二十八调。”近人丘琼荪《燕乐探微》十分肯定它是琵琶调(第239页)。其实,仔细研究该书的结构,便可知道,它不是琵琶调,而是筝二十八调。《乐府杂录》写道:
筝只有宫、商、角、羽四调,临时移柱,应二十八调。
关于筝所应的二十八调,《杂录》清楚写道:
平声羽七调
第一运中吕调,第二运正平调,第三运高平调,第四运仙吕调,第五运黄钟调,第六运般涉调,第七运高般涉调。
上声角七调
第一运越角调,第二运大石角调,第三运高大石角调,第四运双角调,第五运小石角调(亦名正角调),第六运歇指角调,第七运林钟角调。
去声宫七调
第一运正宫调,第二运高宫调,第三运中吕宫,第四运道调宫,第五运南吕宫,第六运仙吕宫,第七运黄钟宫。
入声商七调
第一运越调,第二运大石调,第三运高大石调,第四运双调,第五运小石调,第六运歇指调,第七运林钟商调。(《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一)
因筝无徵调,所以《乐府杂录》也未注明,而只注明羽、角、宫、商的七调。四七二十八,正符合。如再加一调七运,那就成了三十五调。可见《杂录》所说二十八调,是指筝的宫、商、角、羽各七运,非琵琶了。
  在唐代秦筝,随着大唐帝国经济、政治、文化的高度发展,达到极为光辉灿烂的程度。这不仅有诗人百多篇诗为证;虽一度有龟兹乐风靡华夏,但秦筝在中国音乐文艺和民间音乐文化中的地位仍坚如磐石的历史记载;更有丝绸之路上敦煌石窟中的一百多处筝的图象(牛龙菲《敦煌壁画乐史资料总录与研究》敦煌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还有它作为中国文化的友好使者扩散于朝鲜、日本与东南亚诸国的实录,都无可争辩地作了回答了秦筝在我国文艺史的地位。白居易在《邓舫、张彻落第诗》中曾有过极为生动的描写。诗说:“奔车看牡丹,走马听秦筝。
(本文标题:唐代秦筝的二十八调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