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儿高
北京中器研究院 2013/7/16 14:27:19 点击:2555次
《月儿高》是一首风格淡雅、朦胧,写尽了月色皎洁迷离的乐曲。它描写了月亮从海上升起直到西山沉没这一过程中的种种景色和意韵。这里有浩瀚的海涛,也有涓涓的细流;有幽静的庭院,也有广阔的田野;有如洗的碧空,点点的繁星,也有奔流的江河,清凉的风露;既有对现实世界的精致描写,又有对月中世界的绮丽想象。整个画面银光灼灼,诗意朦胧,令人迷醉。
《月儿高》最早为套曲形式,由南北曲“月儿高”、“桂枝香”、“解三醒”、“玉抱肚”等七个曲牌组成,曲谱载于清嘉庆年间荣斋所编的《弦索备忘》中,是用琵琶、胡琴、三弦等乐器演奏的合奏谱。谱后有注云:“相传曰唐明皇游月宫闻记之音。”随后在华秋萍编辑的《琵琶谱》中也收录了它,但已去掉原曲牌名,而代之以“海岛冰轮”、“江楼望月”、“海峤踌蹰”等十二修养写景性的段落小标题,与现在通行的谱相同。建国以后,作曲家、指挥家彭修文又将其改编成合奏曲,保存了原曲的结构、旋律和风格,添加了二胡、箫等抒情乐器,使得乐曲更加细腻优美,音色更为柔。
《月儿高》常常被人当做是传说中唐玄宗创作的《霓裳羽衣曲》,现今演出的舞蹈《霓裳羽衣曲》,就是直接根据《月儿高》的曲调编配的。《月儿高》具有非常强的舞蹈旋律,而其意境也和前人描绘的《霓裳羽衣曲》非常相近。全曲共分十段:
第一段“海岛冰轮”,是乐曲的序幕,描写月亮从东海海岛的背后慢慢升起的过程。开始用极慢极轻的散板,然后逐渐加快速度,加强力度,形成一刹那间突然爆发的效果,写出月亮从海中霍然跃出水面的情景;
第二段“江楼望月”,是写观月的人在看到月出时所产生的那种愉快轻松、欣然自得的心境,乐曲以柔和深婉的沿萧,奏起优美如歌的主题乐句,为全曲奠定了抒情的基调。这段主题乐段由洞萧演奏,气韵优雅柔和,旋律起伏不大,但富有弹性;
第三段“海峤踌蹰”,写月亮升出海面之后在远山的高峰前后缓缓上升,形成徘徊不前的景象。音乐的旋律以“3”为中心,在这个音符上作较长时间的微微起伏升降,造成一种来回摆动徘徊之感。后半段中,琵琶的突然急奏,激情奔涌,写的是月亮终于从山峰背后的空间中冲脱出来,冉冉地上升;
第四段“银蟾吐彩”,利用琵琶急奏所造成的繁富华丽的音色,写出升高之后的月亮更为丰富迷人的光彩。
第五段“苋露满天”,写皎洁月光下的天空和大地既明亮又朦胧,给人一种风露满天、气氛森然的感觉。乐曲以较快的速度和较强的力度,造成一种空漠浩大的效果,渲染了夜深时天地间万籁俱寂中常能感到的一种逼人的气势。
第六段“素娥旖旎”和第七段“皓魄当空”,都是第二段乐曲主题的变奏,是对升到中天的明月作一步的强调。那快速而连贯的旋律同时也写出观月者此时激动、起伏难平的心情但第六段侧重于节奏的美,着意表现欢快的情绪,有舞蹈风味。第七段侧重在连绵的美,力图表现这个虚拟的观月者逐渐趋于平缓的沉醉心情。
第八段“琼楼一片”,写的是月光下的城市建筑。重重叠叠的亭合楼阁,经由泻银般月色的晕染,素洁有如仙境。乐曲中音符的重叠使用和反复出现,画龙点睛形象地表现了琼楼连绵不断、怪层相叠的情景。
第九段“银沙横渡”,在写完月的西移动势之后,到第十段——玉宇千层,又以想象的手法描绘出月宫中更为巍峨精美的宫殿建筑,把人们带进了仙境,乐曲以从容而低沉,悠长而结实的乐音旋律,表现了仙境的肃穆庄严。旋律进行时的强烈的阻滞感,刻画了宫殿建筑的巍峨高大,鳞次栉比,不能一览无余的效果。
第十一段“蟾光炯炯”、第十二段“玉兔西沉”,乐曲重新把人带回现实,最后从月落西山结束全篇。
《月儿高》的乐曲是鲜明如画的,琵琶的清脆明亮、洞箫的深沉柔美与二胡的温婉缠绵交相辉映,那种久久凝视夜空时所感受到的宇宙悍然君临的气势,就在这三者的应和之间跃然而出了。
(本文标题:月儿高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