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兰逢春
北京中器研究院 2013/7/25 14:28:07 点击:3109次
《幽兰逢春》,赵松庭、曹星创作于1979年。兰花历来被中国人尊为花之极品,作曲家仿昆曲写此曲,以幽兰之逢春来表现人在困境中哀而不怨,悲而不伤的心境。乐曲从压抑到舒展,中间带有一个华彩的快板段。
乐曲采自昆曲音调,慢板主题取材于昆曲“二郎神”,快板取材于昆曲过场音乐。优扬雅致,委婉抒情,赞美了兰花的清雅幽馨。这首乐曲是赵松庭艺术成熟时期的代表作。
是柔柔的风轻轻扬起,吹皱一江春水;是幽幽的香细细扩散,醉陶一个灵魂……悠悠的曲调响起,一下子便奠定了全首曲子的基调——哀而不伤,幽柔圆滑,含蓄婉转,澄静细腻。
随后,便进入了如入空谷,似临深林的细细抒情。曲子时而低沉,哀婉,时而激越,高亢,但总不会无节度的低沉和激越,而是细细的上升,在你正要发觉它的哀怨时,重新上扬,让你的耳膜感受突如而来的震动;而此时还是含蓄的,有节度的。一个个音符在笛管中幽幽飘出,飘到空中,再细细的晕开,像一把蘸了淡墨的狼毫触到生宣上一般,细细腻腻的晕开去……其实这原身就是逢春的兰的写照——生于幽谷孤芳独赏……
悠远的散板将曲子带到结尾,随后音符转为浑厚的低音,并慢慢的放缓吹孔的气流,直至游丝一样的消失。余音轻浮在耳间,一如进入芝兰之室,余香腾挪,似无却有间,陶醉,神离……
曲再美,总有要表达的东西。笛界宗师赵松庭先生作此曲以纪念伟大的周恩来总理。周总理曾说:“昆曲是朵兰花。今天,兰花逢春,重放幽香”于是,为纪念周总理逝世,赵老以昆曲为题材,创作此曲。昆曲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活化石,也算是中国的骄傲了。
长江后浪推前浪,赵老的学生戴亚补作一段激情澎湃的结尾,使此曲完美的几近完美,堪称笛子乐曲中的经典之作。
“兰生幽谷,无人自芳”。那是笠翁此等文人孤芳独傲的心境。而如今,幽兰逢春,乞愿仙去的总理不朽,赵老不朽,音乐不朽,昆曲不朽!
(本文标题:幽兰逢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