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北京中器研究院 >> 乐器教学 >> 教学文章 >> 京胡和京二胡的区别

京胡和京二胡的区别

北京中器研究院   2013/8/28 13:47:06   点击:2806次

    二胡区别”的非专业人士屈指可数,至于能够把孔乙己口中说的“回”字四种写法都写出来的亦非简单之事,即便多少中国人都在基础教育中阅读、学习了周树人的名篇范文,还是不会在记忆中存留做学生时在字典里查阅的“回、囘、囬、廻”四种写法。
    “京胡和京二胡区别”的提问缘于同行一次采访前的案头准备,提问者困惑,闻者语塞,能够用来求助的只有“搜索引擎大神”了。
    网络资料显示:“京胡是在清乾隆五十年(1785)左右,随着京剧的形成在胡琴的基础上改制而成的拉弦乐器,至今已有20O余年历史。20世纪20年代末,为演出需要,京剧艺人将“苏州滩黄”二胡去头截尾、去掉音窗和改蒙蛇皮后,就产生了京二胡。京二胡是文场乐队的配奏乐器,与京胡和月琴一起合称三大件。”至于形制、材质、音色、用途等区别网上皆可搜索得到相关信息,弄清楚京胡和京二胡的区别也就弄清了200多年来的京剧乐队的发展简史,一番功课下来不禁令人汗颜。
    京剧位列国粹之一,文化人中或学者中自诩热爱国粹者众,然能够说出所以然者寡。京剧是表演艺术,完整的表演元素中却离不开“场面”作为艺术表现力的支持手段,说不明道不清乐器的渊源,对京剧的了解也就一知半解,浮皮潦草,国粹入口却不入心,文脉的薪火相传愿望便是力不能逮。
  鲁迅创造了《孔乙己》,也将中国考据之风、学术严谨的态度批得一无是处,非此即彼的是非观也不允许“回”字四种写法的技能成为每个读书人应该掌握的完整知识体系。且不论从中国文字学角度看,任何一个汉字的变体、写法的存在都有严谨的学术背景,就连孔乙己的知识丰富都被批驳成为“迂腐”的理由,杀伐文脉的魅影在集体无意识中不断被唤醒、强化,知识本身渐渐被成为嘲讽的对象,孔乙己就是鲁迅笔下拘来的一个替死鬼罢了。
  无意中被翻检出来的京二胡成了朋友圈中对京剧喜爱程度的试金石,看得听不得的京剧泛酸出京剧200多年的渣滓,无法捉摸不到国粹的魅力,练就洗耳恭听的功夫不妨先从“场面”的历史入手,学会了“回”字四种写法不见得就是“孔乙己第二”吧。
(本文标题:京胡和京二胡的区别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