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北京中器研究院 >> 乐器教学 >> 教学文章 >> 二胡的由来和历史

二胡的由来和历史

北京中器研究院   2009/11/18 17:46:09   点击:2106次

      二胡是民族乐器弓弦类乐器中使用最普遍,又是最具有中国民乐气质和特点的乐器。二胡的重要性和在民乐队中的地位最为突出。主要流行于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和珠江流域尤其在长江以南地区,二胡往往专指独奏和民族乐队使用的一种,例如江南丝竹、广东音乐中的主奏乐器。在南方地区,二胡的使用要广泛得多,南方的许多地方戏,如越剧、锡剧、沪剧、黄梅戏、淮剧、粤剧中,都以二胡为主要乐器。所以,二胡又称为“南胡”。 
  二胡的前身是唐宋时的奚琴、嵇琴和胡琴。奚琴因出自北方游牧民族奚人而得名。欧阳修《试院闻奚琴作》诗云:奚琴本自男人乐,男人弹之双泪落。早期奚琴为弹拨乐器,后来才出现擦弦乐器奚琴。陈肠的《乐书》载:奚琴本胡乐也,出于弦而形亦类焉。奚部所好之乐也。盖其制,两弦间以竹片轧之,至今民间用焉。就其所附图看,为竹制琴杆,筒状琴筒,无千斤,是后世二胡的雏形。自宋代始出现马尾胡琴。沈括《梦溪笔谈》载:"马尾胡琴随汉车,曲声犹自怨单于。"《元史·礼乐志》述其形制:"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颈,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马尾。"到明代,胡琴加上了围定弦长的千斤,已与今天的的形制大体相同。自明末以后拉弦乐器崛起,成为音乐活动(特别是戏曲演出)中的主奏乐器,演奏的技巧已相当高超,展示了特有的魅力。但在传统的音乐体系中,二胡等弓弦乐器的地位还是很低,而且主要用来伴奏,很少作正规场合的独奏,更没有专为二胡写的独奏曲。到20世纪的第二个10年,著名民族音乐家刘天华,致全力于民族器乐(主要是二胡)的研究改进和创造,吸收了西洋小提琴的一些技法,丰富了二胡的表现力,把二胡提高到可供独奏的地位,进入大雅之堂。他还将二胡纳入高等音乐学府的教学之中,设立了二胡专业,编写了最早的二胡教本和一套练习曲,创作了《病中吟》等10首二胡独奏曲,开创了二胡艺术的新纪元。当时周万春乐器号的店主著名的中国民族乐器制作师周荣庭先生,(刘天华先生和周荣庭先生都曾拜三十年代江南丝竹名手周少梅为师)根据蒋凤之,陆修堂等南北著名演奏家的要求协同探讨,对传统二胡的琴杆和琴筒进行了改革,制作了洋山柄头二胡(现月弯头)和逥纹头二胡,为后来苏州二胡的改革打下了基础。六十年代始,在时任苏州民乐厂技术科长的周荣庭先生支持对二胡进行全面改革下,在专家反复论证和全体技术人员的探索下,经十余年的努力,终于为现在二胡制订了较为科学的新规格。
(本文标题:二胡的由来和历史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