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风琴伴奏教学
北京中器研究院 2009/10/29 15:06:04 点击:3591次
手风琴伴奏是中小学音乐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功。培养学生的伴奏技能是高师手风琴教学的主要目的。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如何为歌曲编配简易的手风琴伴奏”,希望能帮助学生在“即兴伴奏”能力上得到一些理论准备和实践的积累。:手风琴乐器轻巧、携带方便,具有音色优美、音域宽广、和声丰富、表现力强等特点,不仅适合独奏,而且可以伴奏,它在中小学的音乐课堂教学及课外文娱活动中被广泛地运用着。从这个意义上说,手风琴教学在高师音乐教育中至关重要。研究手风琴伴奏教学的基本技巧,从基础训练、作品分析、自编伴奏、习惯培养等环节入手,有效提高师范生的手风琴伴奏能力,是高师手风琴教学体现师范特性的关键。
由于师音乐专业课程门类繁杂,而且师范生手风琴课程学习时间较短,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如果将教学目标定位在培养师范生的独奏能力上,显然是不适合的。因此,高师手风琴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伴奏能力上。从分析练习曲、乐曲结构、和声配置、伴奏音型入手,引导学生将这些知识技巧运用于伴奏实践,从而达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比较好地体现手风琴教学的师范特性。
我认为手风琴伴奏,是建立在一定的演奏能力和乐理和声等基础知识之上的。一首好的歌曲伴奏能起到烘托歌曲的情绪,增强歌曲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的作用。对初学伴奏者来说,应该从短到长、由浅入深地先分析伴奏作品,领会伴奏作品本身的结构特点、情感内涵等要素。然后,在此基础上学会自己编配伴奏。学会作品分析,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学会分析作品。从分析调式调性体会色彩特征入手。歌曲常用的调式有大、小调式和民族五声调式。不同的调性,有不同的色彩特征。结束音在主音上,基本属于大调式,色彩明朗,结束音在主音的下方小上的音,基本属于小调式,色彩柔和、暗淡。对于一首音乐作品,人们常常这样说, 节奏是骨架,旋“律是灵魂。”所以,在手风琴伴奏中,选用好伴奏音型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比如:《四季歌》
此曲由四个小句组成,每句二小节,结构方整。第一句的主音是a小调式Ⅰ级和弦的分解,呈示了调式,结束音又停在A音上,肯定了调式。因此,可以判断此曲为a小调式。歌曲旋律优美而抒情,可用中速伴奏。此外,也有些乐曲的结束音是该调式主和弦的三音和五音,这必须帮助学生从伴奏作品整体的角度进行具体分析。
(二).熟悉节奏类型 理解音乐形象。节奏是塑造音乐形象和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之一,不同的节奏型,塑造的音乐形象也不同,节奏对音乐形象的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伴奏音型的正确选用能使歌曲的内容和音乐形象得到准确、生动地揭示,因而也是歌曲伴奏的重要手段之一。例如雄壮的进行曲、坚定有力的歌曲常用的节奏音型其主要特点表现在行进的步伐律动上,规律性交替的强弱拍、节奏鲜明。手风琴伴奏为了强调力度,常采用单音与和弦齐奏“桩式”节奏。为了增强音乐的动力也常辅以附点音或三连音及其它号角性音型 例如:
左右手都奏节奏,不奏旋律其目的是突出节奏衬托气氛,它只适用于歌曲中某一片段不宜从头到尾采取这种方法。例如《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这种属于明快的和声跳跃的节奏型,多用于活泼的歌曲及舞蹈性歌曲。
这种节奏型吸收了我国民间打击乐的节奏特点,可以表现欢快热烈的情绪,因此常被用来描写载歌载舞的场面或渲染欢乐的气氛。比如:《八月桂花遍地开》。
一般来说,一首简单的歌曲,只采用一种伴奏音型,但有时由于歌曲内容的变化,其伴奏音型也可随之而变,往往是各种伴奏音型在一首歌曲中交替使用,但要注意不可变换太频繁,以免失去伴奏的统一性。总之,每一种伴奏音型,都必须在手风琴上反复练习,移调练习,并结合歌曲进行配奏练习。由于伴奏者手脑并用,反复实践,反复体验,这样就容易情不自禁地被作品中的节奏活力所感染,更加深刻地领悟到节奏对于手风琴伴奏的重要价值。
(三)掌握和弦连接 表现音乐形象。 分析乐曲,确定调式,选择和弦通过对一首歌曲的歌词、曲调等方面进行分析,明确了它的风格、情绪、体裁之后,接下来就要确定这首歌曲的调性、调式,然后再根据调式选择和弦。我们可以把调式比喻成一个民族,而和声便是适合该民族的服饰,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民族色彩。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那么不同的调式也有不同的和弦选择。只有二者的协调统一才能写出与歌曲水乳相融,浑然一体的伴奏。 高师音乐专业手风琴课程安排在二至三年级开设,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和声学,钢琴伴奏要先于手风琴课程的开设。学生对调式、和声有了较系统的学习,无论从理性上还是感性上都有了一定的认识,这无疑对手风琴伴奏的学习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节省了许多宝贵的时间。合理地运用和弦是伴奏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各种和声手法的处理,可以更完美地表现伴奏歌曲的思想内容和塑造音乐形象。因此,学习手风琴伴奏必须具备和声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和弦在调式中的相互关系以及在和声进行中的倾向性。比如调式中的主和弦(Ⅰ)、属和弦(Ⅴ)和下属和弦(Ⅳ),是调式中最重要的和弦。有了这三个正三和弦,就可以为几乎所有使用自然调式的歌曲配上最基本的和声。常用的正三和弦连接:Ⅰ—Ⅴ—Ⅰ;Ⅰ—Ⅳ—Ⅰ;Ⅰ—Ⅳ—Ⅴ—Ⅰ。其余各级和弦统称副三和弦,在歌曲伴奏中使用它们,可使和声色彩更加丰富,但不宜多用,以免削弱调性。由于受学习时间的限制,初学者应从简单、容易掌握的和声法入手,通过在键盘上反复练习,达到运用自如的地步。不同的和弦,有不同的情绪色彩,因而要在和声学的基础上根据歌曲所表达的情绪,进行和弦连接。
灵活运用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编配伴奏。上课时可以让学生二人一组,一人拉主旋律,另一人伴奏;也可以由学生、教师合唱,学生拉伴奏,在合作中要求学生注意倾听合作者的音乐进行,不能各顾各,要与合作者以同感去歌唱主旋律,不断去感受双方节拍、节奏的统一性、协调性、律动感、均衡感,逐步地习惯于节奏的严谨。要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周期内,掌握好各种基本伴奏技巧,形成良好的伴奏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应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养成良好的练琴习惯。1.逐渐养成慢练习惯:一首作品,师范生初学伴奏,往往急于上手练习,忽视对作曲者及其作品风格的应有了解,以及对乐谱上有关标记(如音乐术语等)的内心揣摩,只是一味凭感觉下意识地弹奏,这样很容易偏离正确的作品风格,更不利于作曲家创作意图的表达和体现。伴奏任何一首新的作品,必须要求学生做到从头到尾把乐谱先看一遍,思考作品的风格、调性、难点等,对复杂指法稍加标记,强调慢速度练习,目的主要是为快速准确地伴奏作好准备,有了慢才会有快。并在慢练过程中,多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养成一种坚韧的毅力和细致的习惯。如果在伴奏训练中急于求成,贪多求快,其结果必将是欲速而不达。2.学会运用多种练琴类型:练琴有多种类型,a.将乐曲划分为几段,分段练习。在伴奏教学中,应特别重视帮助学生理解前奏、间奏和结束乐句的特点及功能,较好地把握伴奏歌曲段落特征及与总体风格的有机联系。比如前奏,主要歌曲中用来预示歌曲主题内容、稳定调性,为唱歌者提示情绪、音高、速度等。间奏,则是前面歌曲部分情绪的补充和发展,也是后面歌曲部分情绪的准备,对全曲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结尾乐句,如果处理得好,能与前奏遥相呼应,使全曲艺术形象更丰满,留下余韵,使听众有回味的余地。b.先练有难度的段落。一定要避免总是从头到尾一遍一遍地反复练习,因为这是一种机械练习,人受生理条件限制,时间长了容易疲倦,注意力就不那么高度集中了,每拉一遍总要卡在有难度的地方,最后虽然把乐曲练熟了,但浪费了许多时间,因此,必须教会学生有目的地分段练习,把有困难的地方拿出来重点练习,这是十分重要的练琴手段。
为歌曲编配手风琴伴奏是一件比较复杂的事情。对演奏者来说,除了具备一定的演奏技能技巧之外,还应需要具有一些和声、复调、曲式等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我从三个方面探讨了歌曲伴奏的编配艺术,它们只是从艺术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些有规律的东西,希望能帮助学生在“即兴伴奏”能力上得到一些理论准备和实践的积累。也希望学生在实践中不断丰富、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开阔艺术视野,使自己的伴奏能力逐步成熟起来。
(本文标题:手风琴伴奏教学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