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乌乐器介绍
北京中器研究院 2009/10/27 16:40:38 点击:4407次
巴乌,是哈尼族、彝族单簧气鸣乐器。哈尼语称各比、梅巴、妞巴。彝语称非里、吉非里 、比鲁、乌勒。汉语称巴乌。流行于云南省南部的红河、玉溪、 思茅、西双版纳、临沧、德宏等地区。
关于巴乌,民间传颂着这样一个神奇而美妙的故事:很早很早以前,在红河南岸的哀牢山区 ,哈尼族有一位纯洁、美丽、善良的姑娘梅乌,与英俊、勇敢、勤劳的小伙子巴冲相爱,他俩发誓要像树枝和绿叶那样永世相伴,寨子里的人无不赞叹和羡慕他们。这事被深山里贪婪的魔鬼知道了,就趁人们歌舞时,驾着一阵狂风把姑娘掠走了,硬逼着姑娘和他成亲,姑娘 不畏魔鬼的威逼和利诱,始终坚贞不屈,一言不发。于是魔鬼恼羞成怒,凶惨地割去了她的舌头,并将她扔进了深山老林。姑娘怀念着心上的恋人,整天徘徊在山林之间,有苦难言,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一天,树林里的仙鸟衔来了姑娘的舌头和一截竹子,让姑娘把舌头放进 竹管里,告诉她"竹子会帮助你说话"。于是姑娘吹响了竹子,发出了优美的乐声,表达对 恋人的思念和对魔鬼的控诉。乐声传到巴冲耳边,小伙子历尽艰险,把姑娘救了出来,回到亲人的身边,重新获得了幸福。后来人们用二人的名字撷首去尾,给这件会说话的乐器 取名为巴乌。从此,巴乌就在哈尼山寨世代流传。
在个旧的彝族支系聂苏人中,有着这样的传说:古时候,有个聋哑人死了母亲,他万分悲痛 ,却不能用语言来表达悲哀。有一天,他发现一截带有虫眼的竹子,放在嘴里一吹,发出了 低沉悲凉的音响。他想,竹管虫眼能发响,要多挖几个洞呢?于是他用尖刀在竹管上挖了几 个等距离的小孔,果然发出了抑扬顿挫的音响。他听啊、吹啊,终于用会响的竹管吹出 了自己思念母亲的心情。此后,这种会响的竹管,彝语称非里的乐器就流传下来了。
巴乌由管身和簧片组成。管身竹制。哈尼族人民多使用青竹制作,由于当地气候温和湿润,一般都不会开裂变形,待缓慢干燥后,竹皮便呈白色。彝族人民常用细毛竹管制作 。管身上端(或左端)由竹节或木塞封闭,中间竹节打通,管身下端(或右端)敞口。因竹管 长短、粗细不同,规格可分为高音、中音、低音巴乌三种。高音、中音巴乌,管长30厘米~ 50厘 米、内径0.8厘米~1.4厘米,低音巴乌管长60厘米~80厘米、内径1.6厘米~2厘 米。在距封闭 端1.5厘米~2厘米的管壁上,开有一个长方形吹孔,孔长2.4厘米~3厘米、孔宽0.7厘米 ~1厘米。将 吹孔四周边缘削平,用蜂蜡粘贴上一枚铜制簧片。吹孔的大小多据簧框大小而定, 一般应略小于簧框。为保护簧舌,常用两根细竹棍镶在簧框两侧,只留一条缝隙作为吹孔。 也有的用细竹篾皮编织成一个保护簧舌的活动环套,吹奏时将其移开。管身上开有八个(前七后一)圆形按音孔。横吹的巴乌,音孔与吹孔不在一条直线上,而呈45°角。还 有的巴乌在尾端开有尾音孔 。簧片是巴乌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最早都使用竹制簧片,后来才改进为用黄铜(62或68乐 器铜)制作,也可用合金铜、磷铜或炮弹铜壳制作。铜制簧片的厚度尤为重要,不应超过0.03厘米,厚者一定要用锤锻薄。将铜片剪成长2.5厘米、宽0.8厘米的长方形坯片, 然后用锋利的尖刀在其上刻出锐三角形簧舌。簧舌的大小根据调高而定,以F调为例,舌长1 .7厘米、舌根宽0.25厘米,刻好后将簧舌理平,底面用水砂纸磨去毛刺,再把舌尖挑起, 使其翘高0.15厘米左右,达到簧舌与簧框缝隙微小、自由振动通畅。簧片调音最为 关键,簧舌根部较厚,中部及尖端较薄,应一边刮削一边装在巴乌上试听,以灵敏度高、音 色优美、各孔发音协调为佳。簧片本身是有音高的,不同调高的巴乌所用簧片的音高也各不 相同。通常应为调高的下方五度音,如F调巴乌,簧片应发bB音。簧片的音高允许有小二 度的游动范围,如将簧片音提高为下方四度音,就要将基音孔的位置错后或利用管口,才能 使发音灵敏、明亮。巴乌与笙同是簧管配合系的乐器,但簧片不同。笙是每管一簧发一个音 ,簧舌是长方形的;巴乌是一管一簧发九个音,簧舌是锐三角形的,并且舌尖翘起。虽然都可以做自由振动,但音色根本不同,如果将巴乌换上笙的簧片,就不会发出浓厚而柔美的音色。
演奏时,管身细而短者竖吹,管身粗而长者横吹。竖吹时,用嘴含住近顶端的簧片,横吹则 将簧片部分放在两唇之间,气流使簧片的簧舌部分振动并激发管内空气柱的共鸣而发音,当 手指按闭全部音孔时,管中形成的空气柱最长,发出的是基音,但演奏时一般不使用。吹低 音巴乌时,嘴唇、肌肉要放松,气息应徐缓均匀;吹中音、高音巴乌时,两腮稍微收紧。用 吐音方法吹奏,还可运用循环换气法演奏长时值的音符。通过平吹或超吹,音域分别为:高 音巴乌f1-g2,中音巴乌b-c2,低音巴乌f-g1。音色柔美,高音略尖锐,中音圆润优美,低音宽厚。演奏技巧与笛子基本相同,凡笛子常用的技巧在巴乌上都可运用,其中滑音、打音、颤音、抹音、琶音、飞指等最为常用。在民间,巴乌常用于独奏、合奏或为舞 蹈和叙事歌等说唱伴奏。虽然巴乌的音域窄、音量小,但它独具民族风格,极富民族色彩, 吹奏起来,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深受哈尼族、彝族人民喜爱 。 哈尼族人人随身携带,老人和青年们都喜欢用巴乌来表达情意或追忆往事。彝族喜欢用两支 同调的巴乌齐奏或对奏。居住红河南岸的彝族同胞,常在集体歌舞活动中,用巴乌与竹笛、 直箫、小三弦、月琴和木叶等乐器一起合奏,来为特色浓郁的歌舞伴奏。特别是未婚青年小 伙子,常用巴乌来演奏情歌、和姑娘"说话",倾吐爱慕之情。有一首巴乌情歌这样唱道:" 当我吹响了巴乌的时候,你知道吗?我告诉你,走轻点呀走轻点,就是碰落了树叶,也不要 让它落在水面上,为的是保守秘密。如果阿妈往后不同意,那已经迟了,迟了呀,我俩的心已经让这巴乌紧紧连在一起了。"在彝族,人们在放羊时或晚间也常吹奏巴乌。乐曲有《玩调》、《邀约调》等。
(本文标题:巴乌乐器介绍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