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北京中器研究院 >> 乐器教学 >> 教学文章 >> 葫芦丝的主要吹奏技法

葫芦丝的主要吹奏技法

北京中器研究院   2013/4/21 15:30:43   点击:2544次

    单吐是一切吐音的基础,依靠舌头的前后伸缩运动,使舌头有力地向前冲击,击打牙齿和上软腭之间位置,当舌头迅速收回时,口腔发出了“吐、吐……”的音,这种发音方法就是单吐。根据音乐表现的需要,由于用舌力度不同,单吐还可分为轻吐和断吐。断吐最适合吹奏强、顿、结实有力的音或乐句,要求用舌力度要强有力,富有弹性,发音短促,缩短原音符的时值。轻吐是在呼气的同时,舌尖向外轻吐一下,产生一个弱音头来完成,它和断吐的区别在于舌头伸缩的距离和弹吐的位置不同。轻吐主要用在每个乐句开头第一个音和乐句转折处。在吹奏叠音、打音时加一个轻吐,可使叠音、打音的出现更准确清晰,建议大家使用。轻吐不宜吐得太重,否则会影响乐曲的连贯性。尽量不要换气,尤其防止吐一下换一口气的毛病。吹奏过程中小腹要加强控制。
    双吐比单吐速度要快,适用于十六分音符节奏型,发音时舌尖有发“吐”音的动作,舌根有发“苦”音的动作,要练至两者的力度一致。开始时可用念字法,到后来就不用真正念出来了。
初学双吐时除了要看文字说明外,更重要的要用心去体会、摸索。比如,刚学双吐,在“吐”与“苦”之间容易出现尾音或两个音分得不十分清楚,而解决的办法无法用文字来完全描述,这就需要你不断地调整口形、舌形舌位、力度、口腔内的余气量,最终你会找出最佳的属于自己的解决办法。
关于双吐音的练习,建议在保证葫芦丝质量的前提下,注意练习时口腔内的感觉与连续说“吐苦、吐苦”时的感觉是基本一样的。葫芦丝的双吐音没有其他民族管乐器那么容易掌握,主要原因是由于葫芦丝本身是靠簧片与竹管的耦合震动而发音,在吹奏第一个音“吐”与第二个音“苦”时,气流在几乎断开的同时,簧片震动不能立即停止,也就是说第二个音“苦”要受到吹前一个音“吐”时有簧片震动所产生的余音对它的影响,不能做到象吹笛子等乐器双吐音那么干净。特别是低音区更难掌握,要注意吹奏低音区时在气流较强的情况下,舌头肌肉也要相对放松,气息不能太急,否则不易发音和控制音准。双吐舌的动作尽量小,喉咙与嘴唇要紧中有松,要注意控制高低音的气流变化。
三吐由一个单吐加一个双吐构成,有如下几种形式:
1. 吐吐苦吐吐苦
2. 吐苦吐吐苦吐
3. 吐苦吐吐苦吐
    在正确掌握了双吐的吹奏方法以后,再进行三吐练习就容易多了,不论是以“吐、苦、吐”还是以“吐、吐苦”,都是三吐的方法。一般情况下,四分音符用单吐,十六分音符用双吐或三吐来吹奏,双吐和三吐也可以结合使用。三吐最适合表现欢快、热情、跳跃奔放的曲子。
    一般颤音的奏法是先将本音发出,接着迅速而均匀地开闭本音的上一音孔,使本音与其上方大二度或小二度的音迅速均匀地交替出现,最后落到本音。大、小二度的选择一般由该调的自然音价决定。葫芦丝的颤音也有小三度的。
    颤音,是指由按主要音和上方相邻音的手指快速、均匀地交替颤动而形成的。一般用在乐曲的引子或华彩段和高潮中出现,是为了加强效果和烘托气氛时运用。颤音练习是手指运用技巧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关系到手指的灵活性、独立性和持久性,还有弹力力度等,所以必须拿出足够的时间长久地练习。练习时手指要按严音孔,不要出现漏气现象,手指要保持松弛状态,要让每个手指都能做到富有弹性和灵活跳动。演奏颤音时要有一定的力度,并用吐音吹奏音头。颤音可以由慢渐快或由快渐慢。
    波音由本音与上方二度音迅速交替演奏一至二次而形成。
    波音,是由本音与上方二度音迅速地交替演奏1—2次形成的一种音波。波音虽然可以稍微吹得明显一些,但决不能吹得很强、很生硬,不能使音波比本音还强还突出。手指要快放轻落,手指的动作应该一致。除了本音外,其他各音忌用吐奏。波音的速度同样可快可慢,要根据乐曲的速度及音符时值的长短再决定。
    叠音是若干个音的重叠,起装饰作用,有二度叠音、三度叠音、四度叠音等几种,在听觉上以主音为主,听不到装饰音但又丰富了本音。
    叠音,是通过一个或几个音重叠,起到装饰作用,这种技巧比较常见。叠音的演奏主要通过手指的敏捷动作,把本音孔与邻近或间隔的音孔快速而准确地按一下。叠音的使用上,一般在乐句的开始和两个同度旋律之间加入上方的装饰音,这种技巧在民族管乐中较为常见,虽然在一些传统乐谱上没有明显地标明,但在实际演奏中可以灵活运用。一般来说,过于快速、激奋的乐曲不适合使用,多用于慢速悠扬的乐段。手指不宜抬得过高,动作要迅速,并富有弹性。
吹奏时在本音的音孔上打一下,用于区分同度音。
    打音是出现在相同的两个音中第二个音之前的下方二度,也就是说打音主要在连续吹奏相同音高时采用。它与叠音的不同之处在于,叠音出在本音上方二度或三度,吹奏打音的方法是用手指轻打本位音孔。这种技巧也较为常见。打音的使用,是在处理相同音时为了把它区分开而采用的一种技巧,在同一音的按音孔上再用手指打一下。吹奏打音,手指按发音孔要比叠音更快些,按闭发音孔手指动作须有力,如果手指按发音孔的动作慢而无力,会出现叠音的效果,这一点必须加以注意。
虚指颤音在演奏时能产生似弦乐揉弦的效果,方法是在本音下方二度音孔上,用手指平稳扇动。
滑音分上滑音、下滑音和复滑音三种。
    上滑音,由一个较低的音滑向另一个较高的音,即手指由较低的音孔向较高的音孔方向顺次逐个抹动抬起,同时气息要加以配合,口劲由大渐小,风门由小渐大,口风由急渐缓由细渐粗。
下滑音,全部动作与上滑音刚好相反。
    复滑音,由低音滑到高音再从高音滑回低音,或由高音滑到低音再从低音滑回高音。
    滑音是葫芦丝演奏中一种重要的传统技巧,适当地运用滑音,能使葫芦丝的旋律更富于歌唱性,表情更为细腻,其具有圆润华丽的特点,甚至可以产生模拟效果,如人声等。滑音的演奏是通过口风的缓急并配合手指动作的快慢来完成的,是利用手指逐渐开放或关闭音孔(向上或向下慢慢移动到需要到达的音位)所产生的效果,从筒音开始至最末一个音孔之间都可以上下滑奏。
    气震音,依靠腹肌和横膈膜有弹性的颤动,通过丹田提气、小腹自然向里收缩和用力,使平稳的长音有规律地强弱交替,开成一条水纹般的音波,对音乐产生美化和装饰的效果。
    指震音,吹奏长音时,手指在音孔边或音孔上方均匀迅速地扇动,产生与气震音相似的波音。
    腑震音也叫气震音,是依靠腑部收缩力量引起的气流震动。初学者很不好找到感觉,我练习的时候采用的是在吹一个长音的时候,第一下吹得要强,第二下吹得要弱,腑部肌肉也随之有规律地震动,强弱强弱,如此反复。开始的时候慢些,随着感觉的出现,再逐渐加快,慢慢地就会找到感觉了。熟练以后再加上喉部、唇部的配合就完整了。它的震幅可随音乐变化的需要,由慢到快或由快到慢。
扇指音,是指在该音上的手指上下迅速扇动,使这个音发出如微波颤动式的特殊音色。这是傣族民间固有的特殊演奏方法,可用于《竹林深处》,代替指震音那部分效果很好。记得听过一次《芦萧情》,好象也是用此技巧演奏的。严格地说,扇指音不是指震音,在演奏扇指音时,也可以利用手指在本音孔旁大约五分之一处,上下、快速、均匀、连续开闭形成一种音波,同样也会收到很好的演奏效果,建议大家采用。指震音也叫虚指颤音或隔孔打音,顾名思义,不是扇动本音孔,是在本音的下二孔,平稳扇动,如果吹奏“3”音时就用右手食指扇动“1”音孔,吹奏“5”时用左手无名指扇动“2”音孔,吹奏“6”时用左手中指扇动“3”音孔。但它们所产生的效果有些相似。
(本文标题:葫芦丝的主要吹奏技法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