唢呐吵噪音色的改变再解
北京中器研究院 2013/5/1 15:15:20 点击:968次
一、乐器选择:1、杆:最好是上等紫檀木与上等老红木制成。这样就能避免音色的松、散。高音的尖、噪。2、指孔要小,做工应里大外小型较好。这样能使音色更加饱满圆融。3、杆的内膛大小要适中光滑,不可太大,杆壁不能太薄,否则,音色不圆润且发飘发尖,甚至有吱啦声响。4、碗:一般以铜皮制成,外镀银白色。购买时应选择质地稍厚点的,碗下口较小者为好,这样能使音色更集中一些。演奏时不要把碗套的太死,应稍往上一些,这样又能使音色不至于太暗有种死音的感觉,但需注意的是筒音易偏高。5、芯子:需要注意的是内径不可太大,里面要光滑。这样气息才能通畅,高音也较容易吹奏。
二、哨片选择:1、哨子不可过大,哨面呈长形最好,少一点扇形。因为扇形虽然振动灵敏但音量大,易发噪。2、制哨的苇子质地不可太薄太硬,应选较厚稍软型为好。因为太薄太硬的苇子制的哨,易坏且音色发飘,不柔和。3、修哨子时哨口不能太薄,否则,也会使音色发噪发飘。如演奏较费劲时,应哨面整体刮薄。但为了保持哨子的弹性,应注意哨面中部要稍厚一些。4、不吹太硬哨子,因为哨硬则音量大、费气费力,不仅灵敏度差,控制也差。长期使用还会对身体不利。
三、三种不同含哨口型的比较与分析:1、“喔”字口型:这是一种演奏者为追求用唇含哨成全自然状态的口型。这种口型上下唇含哨松弛自然,任其哨子全方位振动,因此音量较大,音色中的泛音成份也较多,导致音色偏噪。在强弱变化中和高音演奏中明显感到音色的不统一;高音区尖锐而且有明显的“吱啦”声响。声音整体感觉不干净,发飘。因为偏噪,所以在吹奏乐曲中给人的感觉是处理粗糙而不细腻。2、“嗯”字口型:这是演奏者在用唇含哨中追求的一种非自然状态的口型。其特点是上下唇包住上下牙,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减小音量、减少声音中的泛音成份,为方便控制哨子,一般都是嘴角使劲往两边拉,双唇肌肉始终处于紧张状态中。虽然打开了口腔但使口腔不易立起来。重视唇的控制,忽略了对口腔空间的控制。所以音量小了,但缺乏立体感,音色不噪了,但音色发瘪,给人以发紧的感觉。演奏中较容易形成两唇压挤哨片的状态,尤其是高音区,多有音质薄、瘪、平,不圆润,容易出怪音等现象,声音像被挤出来似的。3、“啊”字口型:是从声乐理论中吸取的一种口型,要求上下唇微包上下牙。下唇能略微多包一些,是一种半自然状态口型,它借鉴了声乐中的口腔和喉腔打开法。重视对口腔空间利用与控制。扩大了面部的共鸣区,使音色更具有立体感,因为是双唇微包又使得音量小而较适中,音色较纯净。在高音与力度变化中的演奏也不容易形成压挤哨片的口型状态。真正能达到强而不噪、弱而不虚的音响效果。
四、运气:所谓运气其实就是吸气的深与浅。吸气深就叫胸腹式。吸气浅就叫胸式。1、胸式:由于吸气较浅,没有充分让肺泡吸满气,存气量较少,又因为没有气压力的支点,所以导致演奏者身体上部发紧,演奏吃力,也影响了对音色音准的控制。且长期使用还会影响肺部的健康。2、胸腹式:此运气特点是吸气较深,能充分让肺泡吸满。又使内脏下移至腹部形成气压支点。演奏中除腹部紧张外,全身均可放松,有利于技巧技能的正常发挥。
五、改变运舌:具体方法是:演奏时向上卷舌,用舌尖下方去吐音。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吐音柔和,尤其不会使双吐音出现噼啪噼啪的音响效果。
六、开启高音孔:1、在演奏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孔的高音时打开第八孔少许,这样既避免了演奏高音的困难,又能使高音松弛与中底音音色较统一。2、在演奏筒音与第一孔泛音时打开第六孔少许。能避免泛音音色过于发闷。
以上主要论述的是:直接影响唢呐音色的几个环节。包括选购乐器、修理哨片、演奏口型、运气和运舌等。不难看出科学的演奏方法,对学习演奏一件乐器来说,有很大的影响。当然要想有好的音色,还应注意:用气、用指、用舌它们之间的谐调与统一,以及演奏时的心理调整等等。
(本文标题:唢呐吵噪音色的改变再解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