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北京中器研究院 >> 乐器教学 >> 教学文章 >> 二胡的互动式教学

二胡的互动式教学

北京中器研究院   2013/5/9 14:46:48   点击:1793次

   20世纪初,刘天华将二胡教学引入了高等音乐学院并首创了47首练习曲,培养了一大批音乐人才,为二胡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教学体系,也正是以这个体系为基础,二胡教学经过几代教育家、演奏家、作曲家的努力,逐步走向了专业化、规范化、系统化。多少年来二胡大量普及演奏技术,不断快速发展,二胡演奏人才不断涌现,印证了刘天华二胡学派在高等教育上的科学性,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器乐,尤其是二胡演奏艺术的发展,在此体系上的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也随之需要进行改革,或者说提高充实。我在几十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现存的教学模式确实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这其中有体制上的问题,也有观念上的问题。 
    观念上的问题,其一是师道尊严。长期以来的观念是单向教学思潮,教师采用的是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我教你学,天经地义。老师的话重千斤,是真理,是绝对的权威,学生必须无条件地听从,不得违背。其二是一味追求规范化。无论在演奏方法和乐曲处理上学生必须照搬老师的模式,甚至连指法都必须按照老师的。
    殊不知,社会是在进步的,特别是在今天,知识的更新、技术的拓展、音乐的含量.都在不断地飞速发展。音乐上的各种讯息层出不穷,就拿二胡乐曲来说,近年来涌现了大量的协奏曲、随想曲、幻想曲、狂想曲、叙事曲,音乐中呈现出大量的新的旋律和和声语汇。所用的音律越来越丰富,十二音律、十二平均律、人工九声音阶,而随着二胡走向世界,世界各地各民族的音乐语汇都融入了二胡乐曲中,除了中国各民族的音乐外,欧美风格的爵士乐、摇滚乐、南美的拉丁风情、乡村音乐等都融入了二胡音乐中,二胡的演奏技术也由此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复杂,难度也越来越大。说买话,作为教师,随着年龄的增大,反应灵敏度的减退,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肯定不如年轻人。因此,第一,老师在向学生传授自己的经验体会,接受新事物、新技术学习的同时,必须向青年人学习,以弥补自己的不足,并征求学生对新事物的体会,向学生学习。第二,单纯的一对一的灌输式的教学,并一味追求规范化必然导致学生缺乏独立思考与自我创造,而塑造出来的是没有个性的艺术匠人。另外,由于照搬老师的模式最终导致反而在继承传统音乐风格上的脱节现象。这是因为学生接受(被动)的是专业化的意识,也就模糊生疏了民间意识和平民意识,不关心也不会主动地去感受十分鲜活的民风民俗,体会不到真实的、激动人心的民情民韵,而只关心技术。因此,长期以来外人对我们的学生评价是技术娴熟光彩,缺少个性、缺少音乐的缘故。
    以上这些不足就是上述“单向教学”的思维影响,师道尊严的旧式理念,即器乐一对一教学的特殊性所造成的。当然,刘天华先生将二胡教学搬入高等学府并突破了原来的口传心授的封闭式教学模式,成了有理论可循,有系统的教材,有规范的教学方法可依的教学模式,形成了良好有利于二胡教学演奏健康发展的大氛围。因此,几十年来二胡教学界为国内外输送培养了大批二胡人才,但如何适应如此飞速发展的形势,如何善于利用“一对一”的教学形式,并突破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是解决二胡教学宏观与微观之问矛盾的关键,是解决以上专业教学中不足的突破口。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认为必须变“师道尊严”的理念为“尊师爱生”的理念,变单向教学、灌输性教学为“双向”甚至“多向”的思维方式,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那么用什么来表达这一新的教学形式呢?“互动”!
    “互动”是20世纪出现的一个新名词,指的是双方或双方以上的各方面相互关系、相互交流的运动,互动引导,互动教学,这是一种新兴体系、新的探索。师生间形成互动的师生关系、互动的教学关系,使教学生态均衡发展,这是一种面向学生、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探究学习、互动学习。这种新的理念我称为生态式艺术——即将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方面的多种教育关系,将美学、艺术史、艺术批评、艺术创造等学科之间的多种教育支持,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书本、学生与社会之间的多种教育互动,使之形成一种相互支持的艺术教育组合。 
    综上所说,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单向型的灌输理念会造成
1.完全模仿,失去前进与发展的动力,失去艺术变化与发展性;
2.老师概念传统,新作品代表新时代,用传统理念去处理新作品,精髓又可能被掩盖,学生跟着老师做有可能失去演绎的意义;
3.完全的灌输性,老师高姿态学生十分消极被动,失去个性,失去艺术的意义。那么,通过以上互动的教学模式就能解决。每个老师在基本技术的运用、乐曲的基本处理上是绝对权威的。比如演奏的方法、路子、音乐处理的基本规律等宏观上是绝对的权威,但学生在具体技术的运用和乐曲的细致的处理上是完全可以发表自己的思想和研究成果的。这样便能得出适合乐曲演绎的最终方法,教学的成果就能体现,而在这两者的结合中、交流中互相便能获取更多的对应的信息量而进行教学的发展和探索。在我的教学中大致采用以下步骤:
一、 告诉学生大致的含义,特别的艺术要求、技术层次、艺术难度(如阶段性的揉、压揉、速度、力度、打音、装饰音、各种滑音),让学生对乐曲有基本的了解。
二、 让学生查找当时的人文社会思想的材料,并让学生具体了解把握乐曲整体的演奏风格,比如广东福建一带的音乐,委婉缠绵、明快透亮(雨打芭蕉,双声恨,一点红,步步高);中原地区:诙谐风趣、欢快热烈(河南小曲,豫北叙事曲,高腔);西部地区,高亢激越、嘹亮阔远(红军哥哥回来了,迷糊调,秦腔主题随想曲,翻身歌);北方地区:粗犷豪放、极富张力(翻身歌);蒙族乐曲,岑寂幽深、悠长绵延(长调);江南乐曲:柔美秀丽、水乡风貌(茉莉花,故苏吟,江南春色);申城乐曲,柔美飘逸、市井风情,(紫竹调,好江南,绣荷包,沪剧)等等。并收集不同时代的演奏家、不同时代演奏的同一首乐曲,用以包罗万象地了解借鉴各位大师在处理上的各自独到见解,为学习演奏提供良好的帮助。
三、 由学生把所有已知材料汇总,总结出理解这首乐曲的含义和演奏风格,再由我或老师指出片面不合理之处,保留学生在理解中可挖掘的有实际依据、个性发展但又不脱离基本框架的地方,并鼓励学生认真研究有意思、有意义的东西进行练习。
四、 鼓励学生最大限度地表达出自己的理解,并从技术感觉等方面来完成乐曲的演奏。
五、 最后在技术整体性趋于成熟完整的情况下,开始争论探讨,时代、社会、人文,给乐曲以最后正确的定位,包括风格、技术等。
出于以上一对一教育模式三个方面的想法,对原有师道尊严的理念、一对一的单向教育模式,提出了我以上的教学模式。 
    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对老师的定位,老师起的是导向性作用,学生和老师平等对话,可以发表个人见解,老师在把握大的正确方向下鼓励和激发学生的创造,并吸收学生的优秀理念,从而形成双向的意识沟通,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并不断调整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方式。 
    二、在师生之间,良好沟通的同时创造条件让多个学生随堂观摩,学生和学生之间互相指出利弊,和老师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交流演奏练习的心得体会,促使学生勤于思考、拓宽思路、善于发现问题、吸收他人长处——这也是对局部“宏观模式”的借鉴运用,促成小范围的有利竞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考和演奏的积极性。 
   老师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引导学生拓宽知识面,尤其是在传统文化方面不要局限于校内,适当参加民俗文化交流,观摩各种戏曲、民间音乐活动,教会学生有重点但不偏食的演奏意识,关心鼓励学生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兴趣爱好,树立先树人,其次才是演奏家的观点,也就是学琴必先学做人。 
   互动的教学重新诠释了师生在教学中的关系,教师扮演的最高更多的则是领路人的角色。其意义是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尊重老师,老师爱护学生,老师将真知灼见传授给学生,同时避免了一些只讲经验操作的谬误,这种有包容性的教学促使教师不断自省,大大提高了所输出知识的准确性,使学生少走弯路,敢于表达和责疑,更主要的是这种和谐的教学气氛极大地刺激了学生个性发展和自我创造,而其中多向的训练方式打开了学生的联系和思考模式,使学生与其他演奏者、与生活、与文化尽可能多层面发生联系,促使学生与教师以外的人进行专业相关的互动交流,建立学生的多维视角,使学生不断提高全面的认识与感知力。
(本文标题:二胡的互动式教学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