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音槌柄远离背挡毡的后患
北京中器研究院 2013/5/18 15:07:32 点击:1593次
多年前,我看到一篇题为《钢琴弦槌柄不应悬离背档毡之探议》的文字(载《乐器》杂志1988年第2期),读后我记忆极为深刻。该文作者林继光先生较详细地阐述了弦槌柄未靠实的危害,并对钢琴生产厂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自文章发表至今,十多个年头过去了,这种质量问题本应有所改观,结果事与愿违。近来我在修琴过程中见到的“悬离”故障琴竟有增无减,而且还有为数不少的琴的弦槌不是“悬离”而是“远离”了——距离背档毡居然达到3—6毫米之多。
“悬离”与“远离”两种错误的共同点是顶杆与中古(转击器)麂皮接触处无“一张纸厚间隙”。故障症结是卡钉的高低不符合击弦机机械运动要求。从表面上看,两种错误同出一辙,只是误差大小不同罢了。然而,其实质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量变到质变。前者只需要把卡钉稍微向下拧动,可在1小时内将一台琴全部纠正完毕(其它地方均不改动);后者却不然,需要将卡钉向下旋四、五转弦槌柄才能靠实。行内人谁不知晓,由于弦槌柄位置的较大变动,致使其全部行程、断联时间、弦槌击弦后停留位置等跟着发生变化。如果键面不平、琴键深浅不一会更麻烦,可以说“一动百动”,那么整个击弦机的内部则需重新调理,甚至击弦机的固定位置也要重新设置。这一系列操作程序绝非只懂得小修、中修,无整套工具、不懂击弦机机械原理的一般修理人员所能胜任的。
说到后患,那就是——对演奏者来说,会感到“复奏迟钝,击键无力,重则使顶杆运动落空、无法完成击弦”;对于钢琴本身来说,则“必然会加速中古麂皮、联动器以及其它联动机件的轴心呢的磨损”。这样一来,弦槌击弦时便“打颤”或晃动,不能对准三根弦,加速了槌尖耗损,直接影响琴的正常使用寿命。
(本文标题:钢琴音槌柄远离背挡毡的后患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