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丝制作名师-杜德光
北京中器研究院 2009/11/25 16:17:11 点击:4955次
原以为会吹葫芦丝的人为数不少,制作葫芦丝乐器的人不一定很多,可在葫芦丝之乡的所见所闻,让我改变了这一想法,而且一支支精致但不花哨、音色纯正的葫芦丝竟然出自乡土文化艺人之手,不禁使我油然而生几分敬意。
“ 沉浸在葫芦丝制作的快乐中,让个性得以张扬,让生活充满激情。”见到记者,梁河县勐养镇芒蚌村委会户养村民小组傣族村民杜德光说。初识杜德光,我们就能从他身上感受到他那份对葫芦丝乐器的执著。也许,正是这份执著赋予了他这种感染力。
聊起葫芦丝的制作工艺,杜德光来了精神,他如数家珍般向记者一一道来:选料、刮皮、打孔、捞籽、洗晒、烘干、选管、安簧、校音……让我这个对乐器一无所知的人在葫芦丝的13道制作工序里云游了一番,大惊这看似简单的乐器原来包含着这么多的学问,不禁对这位浓眉大眼的年轻人肃然起敬。
今年36岁的杜德光,自幼受葫芦丝艺术的熏陶,自然对葫芦丝非常着迷,初中还没毕业,他就拜以精湛的葫芦丝制作和吹奏技艺名扬当地、现已辞世的沙永明为师,后又拜哏德全为师,表现出了很高的音乐天赋,“出师”不久,他就贸然到瑞丽和缅甸木姐、南坎交流演出,还兼销售葫芦丝。虽历经市场波折,兴趣依然未减。正是在这份兴趣的催化下,年富力强的杜德光总是显得那样富有激情,干脆一门心思学做葫芦丝。1999年,他随哏德全来到昆明,在哏德全工作室学艺,深得哏德全真传。有了大师的真传,昆明世博会时他便租了个摊零售葫芦丝,往往音质好的葫芦丝都是“抢手货”,渐渐地,他悟出了葫芦丝乐器畅销的奥妙在于音质清纯,于是凭着自己的天赋和经验的积累,他自个开起了作坊,集制作、批发、零售葫芦丝为一体。
别看葫芦丝制作步骤简单,就为了音质清纯,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都饱含着他多年的心血。为让乐器美观,他改用紫竹做主管及附管,可梁河只生产黄竹,于是他不惜千里迢迢从昆明进料。 更重要的是,杜德光懂得追求音质才是制作乐器的最高境界,因此,葫芦丝整体结构的和谐共振才是决定音质清纯的关键。为此,每做好一个葫芦丝,他都要校音,一遍又一遍,直到他听着满意为止。看着他校音那专注的神情,我强烈地感受到葫芦丝原汁原味的“本土化”。
如今,杜德光制作的葫芦丝乐器,不论从工艺、外观还是音色、音质各方面都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平,一个月就能销售200支,价格从80元至200元不等,年销售两千多只,西双版纳、湖北、湖南、四川、上海、北京等地客户也慕名前来购买。制作、销售葫芦丝已成为他们家的主要经济来源。随着销路的拓展,他的妻子和弟弟都参与到了葫芦丝制作中。
说归说,还需眼见为实。走进杜德光的工作坊,让记者意想不到的是,工作坊竟然建在牛圈上面。那一堆堆的葫芦和各种工具,见证着他制作葫芦丝的艰辛,可那一支支优雅大方,精致但不花哨的葫芦丝,又让我的眼睛为之一亮,深信没有坚实的功底,长期的实践和研究,是断然做不出来的。其实,在德宏,比杜德光手艺高超的葫芦丝制作者还大有人在,如帮盖村的冯绍兴、冯怀利;芒彦村的莫安荣;河西乡二古城的杨忠平父子;潞西市风平镇遮晏村的老艺人钱波英等,哪个不是本乡本土葫芦丝制作的“高手”?有了这么多的高手,何愁葫芦丝之乡后继乏人
(本文标题:葫芦丝制作名师-杜德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