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北京中器研究院 >> 乐器制作 >> 乐器制作介绍 >> 古筝装饰工艺(上)

古筝装饰工艺(上)

北京中器研究院   2010/5/14 14:42:36   点击:3066次

      古筝,是广受人们喜爱的民族乐器之一。其形制典雅大方,音色优美,韵味悠长。古筝艺术的发展距今已有着近三千年的历史。在这几千年的历史中,古筝制造的工艺、古筝演奏形式等等都在不断发展。 
  最早的古筝是五弦筑身。源于是一种用竹子做的乐器——竹筒琴。后来经史人改革,“易竹以木”,也就是说把竹子换成木头来制作。这是史上古筝制作的一个重大改革。古筝制作的发展还包括古筝音域的拓宽、琴弦数量的增加等形制变化的多个方面。文中对1979年在江西贵溪出土的两件“十三弦木琴”(认为是十三弦筝)所述:“这两件乐器的现存部分(包括:琴首至琴尾,两边侧板,底板以及横梁),除了面板以外,其他部分,是用一块梓木(或榛木)刳制而成的一个整体”。在“秦筝的余绪”榆林小曲中所使用的筝是用整块木头刳制而成的十四弦的匣体式乐器。当今陕西当地的古筝——朱雀古筝制作还保留着这一传统的制作工艺。朱雀古筝是典型的北方筝,这种用整块桐木抠制而成的工艺使得其使用寿命较那些拼合制作的古筝大大延长,在声学性能方面大大提高,声音清越洪亮,共鸣性好。扬州、上海等地生产的“南方筝”则多采用面板、底板和边板粘合的制造工艺,考究细腻。有些厂家为了追求音色的统一、平衡,而采用面板拼面的设计,做工工序更为复杂,也更为精细。扬州翔声民族乐器厂生产的高级楠木嵌云母拼面、黑檀嵌云母拼面、高级红檀、高级柚木拼面筝,也是市场上深受喜爱的产品。
  除了考古方面的残存实体,我们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窗口来了解古筝在制作、工艺方面的精彩之处,那就是诗词文献。古筝在古代就深受人们喜爱和欢迎,很多诗人词人赏之赞之,成为当今人们了解古代音乐鉴赏、古代乐器制作、古代乐器的演奏、乐曲创作等多各方面的重要途径。
  唐代李端在《听筝》一诗写道“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诗人形象地刻画了一位弹琴少女为了获得情郎的“顾盼”而不时弹错弦的情景。这首诗同时也是了解古筝制作工艺方面的重要文献。“鸣筝金粟柱”,“金粟”又名“金粟粒”,是镶在筝柱上的金粒,是古代就已广为运用的装饰手法,从这一点足以见得筝柱装饰的华贵。
  史上的鉴赏家们也有的称古筝为“玉筝”,唐代诗人常建在其《高楼夜弹筝》一诗中称筝为“玉筝”,原句为“明月照人古,开帘弹玉筝”;宋.王沂孙有《齐乐天》词,云:“怪瑶佩流空,玉筝调柱。”玉筝指的是以美玉为饰的筝。同样的,瑶筝也指此,瑶乃玉之属。
  再如“钿筝”、“银筝”等。宋•晏殊在《蝶恋花》一词中称筝为“钿筝”,曰:“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清平乐》中则有“钿筝曾醉西楼,朱弦玉指梁州……”;元.萨都剌《鬻女谣》云:“扬州袅袅红楼会,玉笋银筝响风雨”;黄庭坚有词《更漏子》云:“体妖娆,鬟婀娜,玉甲银筝照座。危弦促,曲声残,王孙带笑看。”明•陈铎《满庭芳》词则云:“……叹银筝,零落朱弦……”。这里的钿、银都是金之属,两者都指的是以金银为饰物的筝。南朝宋.向承天善弹筝,“文帝赐以局子及银装筝”。这种“银装筝”通体镶嵌着银丝,足以见得筝在古代的工艺已经达到了令人叹服的地步。
  在《律吕正义合编》中有如下记载:“筝似瑟而小,十四弦。……通体用桐木金漆,四边绘金夔龙,梁及尾边用紫檀,弦孔用象牙为饰……今筝十四弦则五声二变为七,倍之十四也”。从中可以想象得到古筝在当时的装饰工艺已经很考究了,用到了彩绘、刻漆等工艺,此外所用的材质也都是名贵的。
  “银筝”、“玉筝”、“钿筝”、“鸾筝”、“锦筝”、“宝筝”、“鸾筝”、“素筝”等美称,都是以某种工艺、装饰方法或极具特色的纹饰来代称或命名。鸾筝指的是以鸾凤为纹饰的筝。传说鸾乃似凤凰的一种鸟,鸾筝乃借示筝声的清越优美;“锦筝”则从装饰风格方面说明了通体绘纹以及其他装饰的华丽甚至是繁琐,元代顾瑛《玉山璞稿.斯歌二首》诗中曰:“锦筝弹尽鸳鸯曲,都在秋风十四弦”,我们可以从中得知当时已经有十四弦锦筝的流传了。从这些文献可以略见筝在古代的制作工艺已经很精彩了。可以想见,有些工艺对当今的制作工匠们来说也难以企及吧。正如科学发展迅速、先进的当代,却为古时候的精湛工艺所叹服,有些甚至怎样研究却复原不了古代时的状态,比如当今人们对丝弦的研究。当然当今的工艺受当今时代环境的影响,正在古时候相当于一种奢侈品,而如今却成为人人喜爱的乐器之一,只要有经济能力和学习兴趣,基本上都可以有自己的琴。在古代却不是这样来的便利,要么在宫廷娱乐贵族,要么品玩于文人墨客,平民百姓能者却不多。此外,当今的生产制造都成规模复制,在制作的周期等方面肯定比古代便利快捷,在制作方面也有很多缩水的地方,等等。
(本文标题:古筝装饰工艺(上) 标签:古筝装饰工艺(上))